“富強”是一種向上的氣場
來源:《人民日報》
從也門撤僑、在尼泊爾強震中展示“中國行動”“中國價值”,,讓國人對“富強”一詞有了深刻而直接的認識,。國富才能民強,富強如同一種強大的氣場,,能帶給國民一種內(nèi)在的,、向上的精神力量。本期大家談從公民認同的角度詮釋“富強”的精神影響,,分享他們的思考,。
——編 者
當以自強為精神支撐
河南禹州 何冠軍
魯迅在《藤野先生》一文中提到,日本學生不相信他的考試成績是靠自己取得的,,懷疑藤野老師提前給他透露了題目,,“中國是弱國,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,,分數(shù)在60分以上,,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”。國家不夠強大,,別人就要蔑視你,,這正是魯迅先生深為痛苦的地方。
經(jīng)過百年奮爭和探索,,我們堅定走自己的發(fā)展道路,,國家終于一步步強大起來??梢?,只有先自尊自信,才能后發(fā)崛起;只有先自立自強,,才能實現(xiàn)國富民強,。自強是一個人活出尊嚴、活出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(zhì),,更是民族復興,、國家崛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。
自強不只是爭一口氣,,更是一種精神格局,、一種文化自信。出國旅游的言行優(yōu)雅,,商業(yè)交往的貨真價實,,改革發(fā)展的自主創(chuàng)新,等等,,都是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(zhì)在支撐,。在奮斗中練就博大堅強的內(nèi)心,克服軟弱消沉的不良因子,,我們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強盛,。
富日子要講精神品位
湖北大冶 洪合林
經(jīng)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(fā)展,國家綜合實力大大增強,,群眾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。拿我的家鄉(xiāng)來說,,上世紀90年代初縣城還只有巴掌大一塊,,房屋破舊,街道狹窄,,從縣城到鄉(xiāng)鎮(zhèn)辦事要顛簸大半天?,F(xiàn)在,縣城和農(nóng)村都已舊貌換新顏,,家鄉(xiāng)還躋身全國“百強”縣市,。
國家富強了,接下來該想想怎么把富日子過出精神和品位來,。如今有少部分人稍微富了一點就耍派頭,、圖享受、吃喝玩樂,。還有一些人不論在家在外都浪費驚人,,仿佛不知道錢從哪兒來的?!芭d家如針尖削鐵,,敗家如大浪淘沙。”不能剛過上一點好日子,,就“小富即安”“小富即滿”,,一味貪圖享受、不知進取,。
不能被糖衣炮彈迷了心智,,不要因各種“捧殺”而失去斗志,“富強”是需要我們不斷去追趕的價值,,仍需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(tǒng),,讓心態(tài)更加開放,讓精神更加富足,,讓國民素質(zhì)穩(wěn)步提升,。
強要強在下“踏實功夫”
江蘇揚州 顧 仁
最近生了一次病,住院17天醫(yī)藥費超過1.6萬元,,但自己只掏了4000多元,,其余的錢由醫(yī)保報銷了。換到20年前,,這樣的事情想都不敢想,。近些年,各項社會保障覆蓋面越來越廣,,讓群眾生活有了更堅實的制度保障,。
國家繁榮昌盛,人民共同富裕,,二者統(tǒng)一才是全社會期待的富強,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(yīng)該是看得見摸得到的,富強也不僅是國家的發(fā)展目標,,更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,。
富強不是說出來的,而是干出來的,。實干興邦是至理名言,。無論國家強盛還是個體發(fā)展,最根本的動力還在實干,。只有每個人都“不馳于空想,,不騖于虛聲,而惟以求真的態(tài)度作踏實的工夫”,,一切美好才能創(chuàng)造出來,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握在手中。只有大力弘揚實干精神,,以實干為榮,、以實干為責,才能用實干的雙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。
(《 人民日報 》2015年04月28日05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