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州賣報婆婆開無人售報亭:大家都是講信字
來源:《廣州日報》
今年73歲的歐婆婆賣報十多年了,。
市民在歐婆婆的報亭自覺投錢買報。
婆婆最盼報亭能通電安裝電動卷閘,,不用自己再費力用手搖卷閘。
本報昨日對廣州南岸路“無人售報”報亭的報道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,。昨日上午,,歐婆婆報亭上的《廣州日報》上攤不到3小時就賣光,不少街坊專程前來為歐婆婆捧場,。婆婆告訴記者,,她經(jīng)常得到街坊的幫助,她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幫助別人,。
專家認為,,歐婆婆“無人售報”對他人的充分信任,無形中也提高了購報者對自身誠信的要求,,于是大家都能自覺付錢,,這是“誠”“信”產(chǎn)生的互相促進作用,而這正是廣州逐步建設(shè)起來的公民社會的重要體現(xiàn),。
婆婆心聲
“我相信大家都是很自覺的,,大家都是講個‘信’字,誠信值千金,。我也知道有些人不給錢,,我也不會罵,全憑良心啊,,都是那句話‘人在做,,天在看"。
實地探訪
街坊齊捧場 60份《廣州日報》三個鐘賣光
“今天的《廣州日報》特別好賣,,不到三個鐘就賣光了,。”昨日上午11時,,記者來到南岸路歐婆婆的報亭,,她開心地對記者說。同一時間,,不斷有市民前來購買《廣州日報》,,很快,發(fā)行員又補充了幾十份上攤,。
“我家里訂了報紙,看到報道專程再來買一份,,支持歐婆婆,,”家住荔港南灣的李先生說,歐婆婆的做法是誠信社會的一個典范,,“正因為婆婆信得過他人,,買報紙的人才更加要自覺付錢,,不然心中有愧啊?!?/span>
記者留意到,,在南岸路上有好幾家報刊亭,歐婆婆的報亭位置并不算好,,但報紙的銷路卻不錯,。街坊林女士說,“婆婆好好人,,老人家不容易,,買報紙我都是幫襯她?!庇幸幻贻p爸爸帶著孩子來買兒童畫冊,,婆婆還附送了一個價值1元錢的徽章,讓小男孩十分高興,,“畫冊的利潤大,,我都會少賺一點送個小禮物讓小孩開心一下?!逼牌鸥嬖V記者,,“人家高興,我也開心,,不是只圖賺錢,。”
中午時分,,歐婆婆回家休息片刻,,記者便在報亭附近觀察行人購報的情況,20分鐘里,,先后有7名行人自覺在錢箱中投幣,。其中,楊先生投幣的方式十分特別,,他專門將1元錢的半截塞進錢箱,,另半截卻露在外面。記者于是上前詢問為什么這樣做,。楊先生坦言,,他擔心自己投幣的時候別人看不到,卻看到他拿走報紙,,“萬一被人家議論就不好啦,,為了避嫌,我每次投幣都要露出半截紙幣,我建議搞一個透明的錢箱更好,?!?/span>
記者隨后將楊先生的憂慮告訴歐婆婆,婆婆哈哈一笑說,,“根本不用擔心,,我相信大家都會自覺投幣的,也不會懷疑任何人,,還是那句話‘人在做,,天在看’,大家都是講一個‘信’字,?!?/span>
婆婆其人
吃盡苦頭一個人拉扯大六個孩子 心懷感恩堅信“人善人欺天不欺”
在歐婆婆的報亭里,擺放著多張她和兒孫們的照片,。笑容的背后,,一家人曾歷盡坎坷?!拔沂峭辽灵L的廣州人,,卻會講一口湖北話,”歐婆婆向記者娓娓道來,,50多年前,,歐婆婆在當時的廣州輸變電站工地上做散工,經(jīng)人介紹認識了丈夫一名湖北籍的電力工人,。
“能養(yǎng)活六個孩子我很感謝老天爺”
1958年,,婆婆的大兒子在廣州誕生,一家團聚的生活僅僅持續(xù)了三年,。因為當時的政策,,婆婆作為職工家屬要下放回鄉(xiāng)生產(chǎn),她便帶著兒子到了丈夫的家鄉(xiāng)從事農(nóng)耕,?!凹依镏挥形乙粋€人,下地種菜,、上山砍柴全部包辦,,連孩子出生都是我自己接生的,用烤過火的爛布做襁褓,,什么苦都吃過,。”歐婆婆指著自己被壓彎的駝背說,,這就是那些年太辛苦留下的病根,。
1964年,下放回鄉(xiāng)的家屬期滿回城,本以為能回到廣州,,可是丈夫卻告訴她,最關(guān)鍵的那份證明丟失了,,她和孩子只能繼續(xù)留在鄉(xiāng)下,。
這一待就是23年,歐婆婆在湖北鄉(xiāng)下先后生下了5個子女,,丈夫給的家用極少,,全靠她干農(nóng)活才養(yǎng)大6個孩子。1984年,,大兒子到廣州頂替父親的崗位,,歐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才有機會把戶口遷回廣州,二兒子和三兒子留在了湖北鄉(xiāng)下,,至今兩地分隔,。
回到廣州后,歐婆婆更加賣力地賺錢,。當時她一個人做兩份工,,白天在醫(yī)院做清潔工,傍晚就到自行車保管站值夜班,?!昂⒆佣啵瑳]有別的辦法,?!彼液⒆觽兌际侄拢依镒鲲埡图覄?wù)都是孩子們來操持,,不用她太費心,。
歐婆婆先后做過醫(yī)院、學(xué)校的清潔工,,酒樓的洗碗工,,車場保管員等工作,一直到60歲,,最年幼的女兒也參加工作,,她才正式結(jié)束打工生涯。婆婆指著掛在報亭上的《難忘母愛》讀物對記者說,,“母親真的是很偉大,,我能養(yǎng)活六個孩子,而且個個都身體健康,,我很感謝老天爺,,正所謂‘人善人欺天不欺’。”
賣報屢遇熱心人 便民椅回饋街坊
“我是60歲那年開始賣報紙的,,最早賣的就是《廣州日報》”,,歐婆婆一邊說一邊拿出自己塑封珍藏的《零售許可證》。當時,,她賦閑在家,,卻發(fā)現(xiàn)勞碌了一輩子,一閑下來就堵得慌,,于是就想到了擺攤賣報紙,,既能賺點養(yǎng)老金,也能找點寄托,。于是,,她就物色到西場立交橋底下的一個位置,用木箱擺起報攤,。
“開始時也不順利,,是一位城管的同志幫了我?!睔W婆婆十分感謝這位名叫梁榮昌的城管負責人,,“他知道我沒有單位,沒有退休金,,就向街道申請免去我擺攤的費用,,后來還替我申請到現(xiàn)在這個報刊亭,實在很感謝他,?!?/span>
“派出所的李SIR、傅SIR平時也很關(guān)照我,,傅SIR經(jīng)常路過都幫我撐起太陽傘遮陰,。”讓歐婆婆記掛著的還有廣州日報廣雅站發(fā)行員蔡國立,,“小蔡非常熱心,,經(jīng)常幫我開攤,我去年收到的假錢都是他替我發(fā)現(xiàn)的,?!睔W婆婆說,去年有一天,,連續(xù)有8個人都持10元來買一元的報紙,,她當時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不妥。中午點算時,,剛好蔡國立在場,,發(fā)現(xiàn)那8張10元都是同一字母編號的假幣,,還替婆婆報了警。
受人相助的歐婆婆也總是想辦法幫助其他街坊,,婆婆報亭里總是多放兩把椅子備用,,方便走累了的街坊也能坐下來歇歇腳。記者采訪時,,先后有兩名路過的街坊都在報亭邊上坐下來,,跟歐婆婆拉起家常,話題既有當天的新聞又有市場的菜價,,“一來街坊可以喘口氣,二來又可以陪我聊聊天,,這樣多好,。”街坊們對婆婆的做法也是稱贊有加,,路過都要跟她問聲好打個招呼,。
“這里是我的寄托,不舍得放棄”
歐婆婆每天的生活十分規(guī)律,,早上6時多起床一次做好早餐和午餐,,一般都是煲粥,在家里吃過早餐,,就把午餐裝進飯盒里帶到報亭上,,8時前準時開攤。除了上廁所和中午休息片刻,,其余時間婆婆都在報亭中度過,,風雨不改。街坊們告訴記者,,歐婆婆的子女和女婿都曾力勸她不要繼續(xù)經(jīng)營,,前兩年婆婆病倒住院,報亭轉(zhuǎn)租給他人經(jīng)營了一段時間,,后來婆婆發(fā)現(xiàn)那人經(jīng)營私彩的小報,,就重新由自己來經(jīng)營,“不能干那種傷天害理的事,?!?/span>
“這里是我的寄托,我不舍得放棄的,,”歐婆婆告訴記者,,現(xiàn)在子女們都清楚她的心思,不再強求她放棄,。婆婆多次向記者提出,,希望能解決報亭通電的問題,,“通了電就能安裝電動卷閘,不用麻煩別人,,也能用上風扇,,不會那么悶熱?!?/span>
昨日,,記者向廣州報刊亭有限公司反映了婆婆的訴求,該公司負責人表示,,相當部分的報亭由于路段的管線原因未能通電,,目前已經(jīng)著手調(diào)查南岸路該報亭的具體情況,今天將給歐婆婆一個明確的答復(fù),,盡力解決報亭通電問題,。
對話
婆婆:“有人不給錢我也不會罵”
記者:為什么會想到無人售報?
歐婆婆:很多年前就開始這樣做,,最開始時是沒有箱子的,,我時不時走開上廁所,有些熟悉的街坊會把錢壓在鎮(zhèn)紙上,,有些隨便放就被風吹走了,。后來我覺得既然方便大家買報,不如搞個錢箱,。女兒幫我打印了告示,,女婿幫我做了箱子,從擺攤時開始用一直用到后來進了報亭,。
記者:有沒有遇到不付錢的人,?
歐婆婆:很少,我相信大家都是很自覺的,,大家都是講個“信”字,,誠信值千金。我也知道有些人不給錢,,我也不會罵,,全憑良心啊,都是那句話“人在做,,天在看”,。
記者:我看到你找錢時都會反復(fù)叮囑顧客點算清楚。
歐婆婆:是啊,,我年紀大眼也花,,如果給少了錢,就過意不去,。不過通常街坊都是說“不用啦,,信得過你”,。
記者:天冷天熱時守在報亭很難受,為什么不回家享享福,?
歐婆婆:辛苦了一輩子閑不住,,一閑下來渾身難受,賣報紙就是我的寄托,,同街坊“傾下計”很開心,,還能避免老年癡呆。現(xiàn)在有了報亭,,不怕日曬雨淋,,天冷也還好,就是怕天氣熱,,又熱又悶很容易感冒,。
婆婆兒子:“反對她賣報也沒用”
王先生是歐婆婆的小兒子,在荔灣區(qū)一間中學(xué)擔任教師,,對于媽媽“出名”了,他呵呵一笑,,半開玩笑半責備地說,,“你們的報道更加堅定了她繼續(xù)賣報紙的決心,恐怕我們以后再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沒有用了”,。
記者:聽婆婆說,,你們兄弟姐妹并不贊成她賣報紙?
王先生:是的,,我們都不贊成,,媽媽總是說一個人在家很無聊,會得老年癡呆癥,,她也沒有別的愛好,,不喜歡上公園,唯一寄托就是賣報紙,。近幾年,,她的身體并不好,在我們的強烈勸說下,,有段時間她把報亭暫時轉(zhuǎn)租出去,,沒想到留在家里真的病倒了。她于是理直氣壯要求繼續(xù)賣報紙,,我們也不好再強求了,。眼看著今年的酷暑要來了,本來我們都動員她7月份開始暫時不要賣報,,她沒有答應(yīng),,但有點動搖,。呵呵,你們一報道,,媽媽發(fā)現(xiàn)原來自己的做法能感染其他人,,覺得自己還有價值,這下她就堅定了繼續(xù)賣報紙的決心,,恐怕我們以后再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沒有用了,。
記者:在你眼里,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,?
王先生:媽媽對我們更多的是“身教”,,她沒有多少文化,說不出什么道理,。在我眼中,,她是一個十分善良、誠實,、勤快的人,,性格很溫和,想事情比較簡單,。我從來沒見過她與別人紅臉,,可以說是與人為善的那種人,但是很堅強,,也很誠實,,自食其力吃了許多苦養(yǎng)大我們六個孩子,她用行動來教會我們勤勉誠信,,我們兄弟姐妹都繼承了她身上的優(yōu)點,。
記者:你們怎么看待婆婆設(shè)立的“無人售報”箱?
王先生:我覺得對媽媽來說是很正常的一個事情,,我們一點不驚訝,,她提出想法以后,我妹妹,、妹夫馬上幫她弄好了箱子,。正如她所說的,大家都是講一個“信”字,,她信得過別人,,也相信別人會自覺付錢。說實在的,,賣報能賺幾個錢,,哪怕偶然碰上不給錢的人,也就是一兩次,,我不相信他會每次都心安理得不付錢,。我覺得《廣州日報》報道是一件好事,,能夠讓更多的人相信誠信的存在,希望呼喚更多的人能夠這樣做,。
專家解讀
“誠”“信”互促打造公民社會
廣州市人大代表,、市社科院哲學(xué)文化研究所所長、哲學(xué)博士曾德雄認為,,歐婆婆“無人售報”對他人的充分信任,,無形中也提高了購報者對自己的要求,于是大家都能自覺付錢,,“誠”“信”互相促進,,是廣州逐步建設(shè)起來的公民社會的最好體現(xiàn)。不久前發(fā)布的廣東精神中,,就有“誠于信”這一點,,充分體現(xiàn)了新時代廣東、廣州的特色,。
他說,,近些年一些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消減著大家的道德感,讓一些人想做好人時失去動力和動機,。廣州長期以來形成的商業(yè)傳統(tǒng),,使公民社會發(fā)展更趨成熟,公民文化更發(fā)達,,公共生活的空間更寬廣,,彼此之間有著良好的誠信和契約精神,,大家形成了一種共識,,即如果互相欺騙是不可能有公共生活空間存在的?!敖?jīng)常會聽到外地學(xué)者的評價,,廣州是全國最典型的公民社會,這是廣州最大的隱形財富,,能夠不斷開創(chuàng)全國風氣之先的根源,。”曾德雄說,,在發(fā)達的公民社會中,,不僅誠信的水平比較高,社會成員對誠信也有更高的要求,,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,。他建議,對誠信互助的好人好事,,政府應(yīng)給予鼓勵或表彰,;學(xué)術(shù)界應(yīng)對公民文化的內(nèi)涵加以提煉,;媒體應(yīng)大力宣揚,共同努力營造公民社會,。
本報熱評
“一元錢誠信”張揚無價廣東精神
本報評論員:練洪洋
在廣州南岸路有一個報刊亭,,經(jīng)常無人看管,檔主為方便街坊購報,,特設(shè)木箱讓顧客自覺投幣,。難得的是,多年來顧客都十分自覺,,極少發(fā)生不投幣的情況,。
一元錢的報紙,事??;一元錢的誠信,體大,。這一小小的誠信佳話,,是一道洋溢著古典意蘊的人文風景,閃耀著溫潤人心的道德光輝,,張揚著“厚于德,、誠于信、敏于行”的新時期“廣東精神”,。
“人而無信,,不知其可也”,誠信是公民的一張“金質(zhì)名片”,,是人立于世不可或缺的優(yōu)良品格,;“信,國之寶也”,,人無信不立,,社會亦然。一個美好的社會,,必然是一個誠信的社會,。“內(nèi)誠于心”方能“外信于人”,,無人看管報亭的主人,,予誠予信,坦坦蕩蕩,;自覺投幣的廣州街坊,,以誠換誠,以信獲信。
誰說人心不古,,誠信無存,?廣州南岸路這家小小報刊亭就是一塊誠信試金石,擦拭出廣州人的誠信含金量,。2010年,,北京一家郵政公司在國內(nèi)幾所大城市進行市民誠信度測試活動,結(jié)果顯示,,廣州人的誠信度位居前列,。
不矜細行,終累大德,?;蛟S,南岸路無人看管報刊亭只是誠信的“小善”,,但是“勿以善小而不為”,,如果每一位市民都能從我做起,從“小善”做起,,集腋成裘,,聚沙成塔,一個公眾言而有信,、企業(yè)重誠守諾,、政府取信于民、社會相互信任的“誠信廣州”,、“誠信廣東”庶幾無憂,。只有“厚于德”、“誠于信”,,“敏于行”才有正確的方向,,“幸福廣州”、“幸福廣東”才有可靠的保障,。
反身而誠,,樂莫大焉,?!耙辉X的誠信”向全社會傳遞誠信的正能量,引導(dǎo)公眾向善,,值得褒揚,。
記者手記
點滴真情成就身邊好人
連續(xù)兩日對歐婆婆的采訪,令記者越發(fā)體會到廣州這座城市的溫情,。歐婆婆對他人的充分信任,,也贏得了他人以誠信作為回報。正如她所說的,“大家都是講一個‘信’字”,。
歐婆婆的生活曾歷盡艱辛,,也遭人欺騙,1991年,,她不幸被騙去2000元,,令她大病一場,生活陷入困境,。但是她并沒有因此就對他人設(shè)起防線,,而是相信“人善人欺天不欺”。
“人在做,,天在看”是婆婆常說的一句話,,她還說:“我能養(yǎng)活六個孩子,個個都身體健康,,很感謝老天爺,。”這些樸素的話,,飽含著一個普通人的感恩,,同時,真誠對人的婆婆也收獲了他人的信任和關(guān)愛,。這種關(guān)愛雖然細微,,卻令人動容。其實,,如果不是媒體的報道,,連婆婆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任何了不起,但她的信任和真誠卻實實在在促進了街坊對自身誠信的嚴格要求,。這種促進,,形成了良性的互動,這種互動,,成就了我們身邊的好人,。
協(xié)辦:廣東教育書店官網(wǎng)支持:廣州未名中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備案號:粵ICP備12074293號 丨服務(wù)協(xié)議丨聯(lián)系我們
Tel:020-61179012 Email:[email protected] 官方QQ群:3768751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