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有時父母會發(fā)現,,隨著孩子長大,,父母越來越難和他們溝通了,。
為什么會這樣,?
原因很簡單。父母和孩子每一次談話都在向孩子傳達著父母對孩子的看法,。在過往的談話中,,孩子漸漸清楚父母如何評價自己,漸漸知道父母如何回應自己,。如果他們總是得不到支持,,總是感覺不到被接納,就會拒絕和父母交流,。
在和孩子交流中,,很多父母都會采用錯誤的溝通方式,正是這些溝通方式,,漸漸阻礙孩子向父母敞開心扉,。
舉個例子:
艾莉回到家以后,氣沖沖地把書包仍在沙發(fā)上,,然后對著媽媽大吼:“我不要上學了,!我討厭學校!”
以下3種類型的父母會使用各自不同的溝通方式,。
1. 嚴厲的父母通常會采用3種溝通方式:命令,,威脅和批評。
如果艾莉媽媽是這種父母,,她可能會說:
“你必須上學,!”(命令)
“你要是不乖乖上學,你就休想再要我給你買衣服!”(威脅)
“艾莉,,你這樣想是不對的,!”(批評)
2. 寬容的父母通常會采用3種溝通方式:贊成、安慰或轉移話題,。
如果艾莉媽媽是個寬容的父母,,她可能會說:
“你要真討厭學校就不去了吧?!埃ㄙ澇桑?/span>
“寶貝,,你剛去學校還不習慣,過段時間就好了,?!埃ò参浚?/span>
“好啦,別去想學校的事情了,,你不是想看動畫片嗎,,快開始了吧?“(轉移話題)
3. 理性的父母通常會采用4種溝通方式:說教,、提供建議,、分析和質問。
如果艾莉的媽媽是這樣的父母,,她可能會說:
“現在不去讀書你將來一定要后悔,。“(說教)
“你可以試著只去想學校里開心的事情,,和那些喜歡你的老師多接觸,,多交朋友?!保ńㄗh)
“你最近開始學習新東西了,壓力比較大所以才會討厭學校,?!保ǚ治觯?/span>
“你為什么會這么討厭學校?”(質問)
有時父母還可能采用嘲諷的方式回應孩子,,比如“不上學你能做什么,?你這樣能掙錢嗎?”“你講這種話太幼稚了,!”
如果你是艾莉的父母,,你會怎么回答呢?
如果你的回答和以上提到的回答類似,,或許你應該了解一種與孩子高效溝通的方式——積極傾聽,。
2
什么是積極傾聽?
積極傾聽要求父母不對孩子的話發(fā)表任何意見和判斷,既不要批評也不需要贊美,,既不去分析,,也不嘗試給出解決方案,只需要理解并且共情孩子,。因為積極傾聽的作用就是讓孩子知道他說的話被人聽見了,,和父母的談話可以讓他將情緒釋放出去,而父母愿意接受他這些情緒,。
再想想艾莉的那個例子,,當艾莉抱怨說討厭學校、討厭老師的時候,,如果她媽媽采用積極傾聽的方式,,她只需要表明她“聽懂”了艾莉的意思就夠了,而當媽媽開始使用積極傾聽的方式時,,兩人之間的談話可能就會變成這樣,。
艾莉:“我不要上學了!我討厭學校,!”
媽媽:“似乎學校讓你覺得糟糕透頂了,。”(總結艾莉的意思)
這樣的回應可以讓艾莉知道,,媽媽接受到了自己的煩惱,,而且沒有任何評判,她可以繼續(xù)表達自己的不滿,。
艾莉的情緒會進一步釋放,,她可能會說:“老師也非常討厭!“
媽媽:“看來你碰上了很多不好的老師,?!?/span>
艾莉:“主要有兩個老師特別討厭,總是批評我作業(yè)沒做好,。我怎么努力都沒用,,他們總能找出我做得不好的地方?!?/span>
媽媽:“所以你覺得很難過,,他們只看到你不好的地方,卻看不到你做得好的地方,,對嗎,?“(說出艾莉的情緒)
艾莉:“是的,真實煩死了,,他們還要教我一學期,,我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。“
媽媽:“所以你現在很擔心自己這學期該怎么過,?!保ㄕf出艾莉的情緒)
艾莉:“是的,我能有什么辦法呢,?他們是老師,,我也沒辦法開除他們??赡芪疫@一學期都要忍受他們,,或許我要多和別的同學商量怎么做作業(yè),不然沒法交差,?!?/span>
在這一段對話中,艾莉媽媽沒有提出任何建議,,她只是將從艾莉那里接收到的信息表達出來,,將自己感受到的艾莉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,而在對話的最后,,艾莉可以自己想出解決辦法,。
3
為什么要用積極傾聽去和孩子交流?
我們一天中會和很多人交談,,但是大多數人沒意識到,,很多人只聽到了交談中25%-50%的信息。
這種情況也會發(fā)生在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,。很多時候,,父母聽到了孩子說話,卻沒聽進去——他們沒有感受到孩子的情緒,,或者說他們想要糾正或者抹掉孩子的情緒,,這時就會出現批評、評判,、分析,、提供建議、安慰等錯誤的溝通方式,。
每當孩子帶著情緒和父母溝通的時候,,實際上他最希望的是有人聽他講話,,能夠理解他的情緒,,陪伴他釋放情緒,理清思路,。
積極傾聽的關鍵是需要父母與孩子共情,,能夠從孩子的話語中聽到他們的情緒。
積極傾聽還能提高孩子情緒管理能力,孩子通過談話讓自己平靜下來,,在情緒平復之后他們會開始自己尋找解決辦法,。
當父母能夠傾聽孩子講話的時候,孩子會在和交談中體驗到被人理解,。這種體驗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,,孩子會感受到父母陪伴在自己身邊,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接納和關愛,,甚至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,。當孩子長大之后,他們和父母的溝通障礙會更少,,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接納他們的情緒,。
(資料來源:海淀區(qū)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網
網址鏈接:http://www.hdepc.org/cms/hdxlcrb/xxwt/115860.jhtml)
2